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安易免費財務軟件交流論壇 (http://www.gangyx.cn/bbs/index.asp) -- 灌水娛樂區 (http://www.gangyx.cn/bbs/list.asp?boardid=12) ---- [分享]那些小故事 (http://www.gangyx.cn/bbs/dispbbs.asp?boardid=12&id=43381) |
-- 作者:bixialin -- 發布時間:2015/1/6 10:35:50 -- [分享]那些小故事 說說小時候聽過,沒聽過的一些小故事~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15-1-6 11:04:27編輯過] |
-- 作者:bixialin -- 發布時間:2015/1/6 10:37:31 -- 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故事傳說 話說王母娘娘帶著一個女兒到人間體察民情。來到人間后,公主興奮極了,覺得樣樣東西都那么新鮮有趣。于是求王母娘娘讓她在人間多留一段時間。王母娘娘疼愛女兒,便同意了。
有一天,公主無意中闖進了一個替人燒火做飯的窮小伙子家里。公主與小伙子一見鐘情,很快就私定終身,結為夫妻了。 過了一段時間,玉帝仍不見女兒回來,就拍天兵天將到凡間尋找。當他聽說公主已和凡人結為夫妻,非常生氣。他罰公主留在人間,嘗盡人間的辛酸。 王母娘娘聽說后,忙為女兒求情,玉帝也不忍心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受太大的罪,便改口說:“那小子不是整天忙著燒火嗎?那就讓他們在人間當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吧,看她知不知悔改!”從此以后,小伙子和公主便成了“灶王爺”和“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看到人間生活困苦,就常常找借口回天宮,給老百姓帶一些東西回來。玉帝本來就對女兒下嫁很不滿,知道這些后就更加惱火了,他一氣之下,就命令女兒和女婿每年只能在臘月二十三這天會去一次天宮。 有一年,人間發大水,田地被淹,莊稼盡毀。眼看就要過年了,百姓卻窮得連鍋都揭不開,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很是著急。好不容易挨到臘月二十三,天還沒亮,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就迎著灰蒙蒙的月光往天宮趕來。 到了天宮,玉帝只準許他們住一晚,而且還不讓他們帶走任何東西回去。灶王奶奶沒辦法,只好讓丈夫先回到人間,她準備想方設法從天宮帶一些東西回去。 臘月二十四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掃帚,準備帶回凡間掃塵灰,玉帝派人來催,讓她趕緊離開天宮回凡間。灶王奶奶說:“先別著急,你們回去告訴父王,等我明天做好豆腐后一定回去!” 臘月二十五這天,灶王奶奶做好了豆腐還不走,說明天要割肉,割好了肉,她又說明天還要殺雞。 就這樣,她殺了雞又蒸饃,蒸了饃又打酒,打了酒又包餃子,一直拖到了大年三十這天,玉帝聽說灶王奶奶還沒回去,大動肝火,命令她必須立即回去。灶王奶奶想了想,覺得東西都準備得差不多了,也該回家過年了,于是趕緊著手準備?蓶|西實在太多了,灶王奶奶一直收拾到天黑才離開天宮。 這時,凡間家家戶戶都已點燭燃香,只等著灶王奶奶帶吃的回來。灶王奶奶一到,家家戶戶就開始燃放鞭炮慶祝,然后就吃起了團圓飯。因為灶王奶奶回來得遲,人間就把大年三十的團圓飯稱為“年夜飯”。 為了感念灶王奶奶的恩德,百姓們從此在每年的臘月二十四打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肉,二十七殺雞,二十八蒸饅頭,二十九打酒,三十包餃子。漸漸地,這些就成了凡間過年的習俗。 后來,玉帝看到小兩口在人間深受敬重,心里頗有些嫉妒,就把灶王爺指定為御使,要灶王爺定期向他上報各家各戶的功過得失,再根據報告對人間進行賞罰。 玉帝原本企圖以此來制造灶王爺與老百姓間的矛盾,可沒想到因為灶王爺公正無私、賞罰分明,老百姓更把灶王爺看成是自家的保護神了。玉帝無奈,最終也只好接受了這個窮女婿。 |
-- 作者:bixialin -- 發布時間:2015/1/6 10:38:49 -- 牛郎織女的故事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后,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里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于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喂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亓思;丶液,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后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后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椗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并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云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鵲橋相會。 |
-- 作者:bixialin -- 發布時間:2015/1/6 10:40:33 -- 七夕的傳說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由無數恒星組成的銀河像一條天河橫亙夜空,人們說,它把多情的牛郎和織女隔開了,只有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搭成一座鵲橋,他們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于漢朝,經過千余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椗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后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后,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們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成為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
-- 作者:bixialin -- 發布時間:2015/1/6 11:06:53 -- 滄州鐵獅子的故事 “滄州的獅子,定縣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薩!睆倪@個廣泛流傳的民謠,可以看出滄州獅子是多么著名了。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滄州這地方是一塊風景優美、土地肥沃的魚米之鄉。它一面臨海,因而遠遠地望去,海碧天藍。再加上氣候溫和,人又勤勞,家家戶戶的日子,過得都那么美好。所以就連飛禽、走獸,也都愿意到這里落落腳。 有一年谷子黃梢,棒子蒼皮的時候,海面上突然刮起一股黑風,卷著海浪,像虎叫狼嚎一樣咆哮著直撲滄州城。眼看著船翻桅折,房倒屋塌,滿洼的好莊稼被海水吞沒。黑風惡浪來得急,老百姓來不及躲,人也淹死了不少。那情景是真叫慘。 這黑風惡浪怎么突然來得這么猛呢?原來是一條惡龍在興妖作怪。它看著滄州這地方好,就一心想獨吞這地方做它的龍宮。就在惡龍興妖作怪、殘害黎民百姓的時候,人們猛地聽到一聲像山崩地裂一樣的怒吼。只見一頭紅黃色的雄獅,從海邊一躍而起,象鷹抓兔子一樣,嗖的一聲,沖向大海,直取惡龍。海面上頓時水柱沖天,狂風大作,龍騰獅躍,雄獅和惡龍從天黑一直廝殺到黎明,惡龍招架不住,掉頭就跑。它邊跑邊想:“我占不了這塊地方,也叫這地方好不了。”于是它一邊跑著一邊吐著又苦又堿的白沫。雄獅在后面緊追不放,一直到東海深處,逼著惡龍收回了淹沒滄州的海水,這才罷休。惡龍跑了,海水退了,滄州一帶的老百姓,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災難,又能安居樂業了。人們為了感謝為民除害的雄獅,就請一位叫李云的打鐵名匠,帶領著九九八十一個手藝高超的徒弟,用了九九八十一噸鋼鐵,鑄造了九九八十一天,終于在當年雄獅躍起的地方,鑄成了這尊活靈活現非常雄偉的鐵獅子。 那條惡龍雖然沒死,可是它一望見這頭鐵獅子,就渾身發軟,爪子發麻,再也不敢興妖作怪了,所以,后來人們又把這尊鐵獅子叫做鎮海吼。 (附記據史料載,滄州獅子鑄成于五代十國時的后周廣順三年(953年),鑄獅為首得工匠叫李云。) |
-- 作者:bixialin -- 發布時間:2015/1/6 14:56:52 -- 呂洞賓與紹興香糕 很久以前,杭州西湖邊的城隍山下住著一個姓孟的紹興人。由于他年紀輕,大家便叫他小紹興。小紹興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后再挑起糕擔沿銜叫賣,以此來養活自己和瞎眼的母親。 有一天,老人見小紹興愁眉不展地遞給他一塊糕,便問道:“你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嗎?”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于杭州有春節登山的習慣,以討“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游人如織。小紹興的松糕賣得很快,不大一會兒功夫,就賣得僅剩了一小塊破碎的松糕了。小紹興想起母親還未吃飯,便留下了這塊破角糕,準備帶回去給母親吃。當他走到城隍廟時,只見一個白發銀須的老人,頭枕在口對口地對在一起的兩只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討。原來這是上八洞仙呂洞賓,見人間鬧,下凡來看看。當時,小紹興不知道這就是呂洞賓。他見老人衣衫襤褸,瘦骨嶙峋,非常同情,便摸出幾文銅錢給老人。誰知老人不要銅錢,卻要討塊松糕吃。小紹興便拿出留給母親的破角糕,遞給了老人。老人不客氣地吃了下去。小紹興回到家里以后,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十分贊許。從此,小紹興天天走過廟門口,只要看見那老人,便送給他一塊松糕。 小紹興答道:“連日陰雨,生意清淡,松糕賣不出去。我娘吃了賣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飯不思! |
-- 作者:bixialin -- 發布時間:2015/1/6 14:57:05 -- 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別著急,要吃的沒有,良藥我可有!闭f著,從懷里掏出個葫蘆,交給小紹興。吩咐他做松糕時,將葫蘆里的藥放到松糕里,他娘吃了這種糕病就會好。說完話,一陣風起,老人就不見了。小紹興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對口對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這就是呂洞賓。于是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按照呂洞賓指點的方法制松糕。他先把葫蘆里的藥倒出一點兒,放進糕粉里,制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卻后再一塊一塊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黃色。烘烤出來的松糕散發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進的老母親聞到這股異香,頓時覺得腹中饑餓,即叫小紹興把糕拿來吃。老母親吃下糕后,第二天病就好了。從此,小紹興就一直用這個辦法制糕。由于這種糕奇香撲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贊不絕日。于是改松糕名為“香糕”。因為香糕是小紹興做出來的,又被稱做“紹興香糕”。 原來,香糕里放進去的藥,中藥里的砂仁。砂仁性溫,能理氣寬胸,健脾和胃,增進食欲,適用于脾胃氣滯以及消化不良等癥。作為一種療效食品,香糕更受人歡迎了。 |
-- 作者:bixialin -- 發布時間:2015/1/6 14:57:32 -- 馬頭琴的傳說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的產生及其發展,很難查閱史料。但是,它卻有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傳說,年輕的牧人巴特爾家世代為王爺牧馬。在一個寒冷的初春,巴特爾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馬群后,在一個淖爾邊發現了一匹悲鳴的白色小馬駒,面對著尚未開化的淖爾上的一個冰窟窿。看著小馬駒雙眸流淚,聽著那令人傷感的嘶鳴,巴特爾明白了一切,于是巴特爾將它帶回家,相依為命。以后,無論巴特爾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晚間巴特爾睡覺,它就站在氈房外巴特爾睡覺的那一面守候。幾年過去了,小白馬十分通人性,矯健的四蹄,飄飛的長鬃,勻稱的骨架成了一匹難得的好馬。 |
-- 作者:bixialin -- 發布時間:2015/1/6 14:57:52 -- 在一次大型那達慕大會上,巴特爾騎著它第一次出現在賽馬場。它遙遙領先王爺所有精心飼養的賽馬。當巴特爾領到第一名的獎品時,心中充滿了喜悅。然而,他卻不知災難也同時降臨。 原來,王爺見到這匹馬后,滿心歡喜,便派人強行搶走了巴特爾的白馬,但白馬卻難以制服。于時,王爺派四名壯漢用大繩牽牢白馬,備鞍,自己強行上馬,白馬揚蹄奮鬃,撞倒壯漢,沖出馬場,將王爺扔下馬背,王爺氣急敗壞,派出大批人手圍圈白馬,并下令用強弓射殺。白馬終于被強弓射中,但仍然奮力突圍而去。這天深夜,悲痛的巴特爾思念白馬難以入睡,突然聽到急促的馬蹄聲伴著凄楚的嘶鳴,由遠而近。聽到了這熟悉的蹄聲,巴特爾一躍而起奔出氈房。只見白馬飛奔到氈房前,卻突然栽倒,微昂起頭,雙眸流淚,親切的望著巴特爾,抬了抬后腿,甩了甩尾巴,流露出期望的目光。巴特爾若有所思,仿佛懂了白馬的意思。白馬終于在巴特爾懷中,閉上了眼睛。 不知過了多久,太陽從遙遠的地平線上升起來。巴特爾守候了白馬三天三夜。這天,他將白馬的后腿骨馬尾取下,掛在氈房中,然后安葬了白馬。面對白馬的后腿骨和馬尾,巴特爾沉思了99天,白馬的形象始終浮現在腦海中。一個新奇的設想,終于成型了。于是,他將后腿制成琴身,雕刻出白馬的頭部放在頂部,用馬尾制成琴弦和琴弓,馬頭琴終于誕生了。大概巴特爾思念白馬過于深切,也許白馬也有靈性。因而,馬頭琴的旋律,表現了蒙古民族的勤勞、勇敢,也再現了深沉、粗獷、激昂,猶有萬馬奔騰。 |
-- 作者:bixialin -- 發布時間:2015/1/6 14:58:30 -- 麻姑 麻姑是中國傳說中有名的女壽仙“麻姑獻壽”是民俗畫中最重要的題材之一。
《神仙傳》里說,有個東海人叫王方平,當過官,精通天文歷法,以后棄官入山修道,成了仙人。王方平有個妹妹叫麻姑,是個漂亮姑娘,年齡十八九,穿著繡花衣服,光耀奪目。她的本事有驚人之處:一是能穿著木屐在水面上行走,可與達摩祖師腳踩蘆葉渡海相媲美;二是能擲米成丹砂。 四川著名的“鬼城”豐都城平都山上有個麻姑洞,傳說麻姑曾來平都山訪問仙人王方平就住在這個巖洞里,還留詩一首。 民間又傳說王母娘娘三月三過生日時,舉辦蟠桃盛會,麻姑特在絳珠河畔用靈芝釀酒,獻給王母,這就是所謂“麻姑獻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