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10月28日莎普愛思公告稱,由于受新 冠疫~情影響,公司預計無法在原定期限內將評價結果上報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公司已通過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國家藥監局申請延期完成一致性評價相關工作。
這對于籌備了相關工作近三年的莎普愛思來說,確實算不上一個好消息。
自去年8月,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醫學倫理委員會召開會議,宣布審查并通過芐達賴氨酸滴眼液(莎普愛思)上市后臨床研究方案,同意按該方案開展臨床試驗后,市場對于相關結果一直抱有很高期待。這項評價對于莎普愛思的意義深遠,是直面外界對于其拳頭產品芐達賴氨酸滴眼液(莎普愛思)爭議的切實有效證明。
但遺憾的是,突然而至的黑天鵝事件打亂了這項評價工作的進程。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在于,受今年初爆發的新 冠疫~情影響,國內幾乎所有醫療資源都在不遺余力地向此傾斜。在抗 疫這件事上,我們幾乎是舉全國之力的。
換句話說,國內最頂尖、最核心的醫療資源都在無條件支援抗 疫工作,包括對已有病例的救治工作、疑似病例的篩查工作、流行病學調查工作,以及最重要的疫苗研發及臨床試驗工作。這些都勢必將得到了國內各大醫療機構的無條件支持。
那么理所當然的,那些沒有那么緊迫的、非疫~情相關的臨床試驗工作就勢必面臨暫停或進展緩慢的結果,不僅如此,各大醫院的倫理審查、合同審核、試驗周期也會相應拉長,入組難度相對較大。
莎普愛思也不得不正視目前國內醫療資源階段性緊缺的主要矛盾,“讓位”疫~情。
對于莎普愛思來說,項目的“推遲”對其影響不小。誰都知道這項評價工作是其洗清市場爭議、擺脫輿論漩渦的最有力手段,評價工作的結果越晚面世,莎普愛思就可能承受越長時間的輿論壓力。
但話說回來,從莎普愛思的角度來說,“推遲”的影響又似乎沒有那么嚴重。本身公司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賭注全部押在這項評價工作上。
首先從專業性的角度來說,這本就不是一項能夠快速反應的工作。眾所周知,一項新藥在上市之前的臨床試驗需要經歷三個階段、上市之后再經歷第四階段,即便拋去已經完成的研發過程,后續仍需要大規模的志愿者完成單盲、雙盲、三盲等試驗,過程繁瑣且龐大,整個周期多則經歷幾年到幾十年的周期。即便如莎普愛思這樣已經完成了前期的研發工作,三期臨床試驗和研究也普遍在2-6年左右,不可能急于一時。
所以從一開始就將一致性評價工作與莎普愛思的生死前途過度綁定,就是一個有失偏頗的判斷。
其次回到業務的基本盤,市場對于莎普愛思的經營狀況、戰略規劃也是懷揣信心的。
一個事實是,今年的半年報雖然營收、凈利等結果性指標并不好看,但莎普愛思依然憑借充足的現金流以及優良的資產負債率贏得了投資人的普遍看好。除此之外,莎普愛思真正“押寶”的大健康轉型才是投資人最為看好的戰略布局,在這方面的努力,莎普愛思始終是不遺余力的。
就在十天前,經歷了實控人變動的莎普愛思率先完成了一場收購案,以5億現金全資收購泰州婦幼兒童醫院,為其大健康版圖再添一項新的熱門領域。
后者的業績無疑是能打的。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泰州醫院毛利率為44.71%,2019年增至46.13%,2020年1-7月為47.52%,略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綜合毛利率。2019年及2020年1-7月的收入分別為17229.09萬元、8401.04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879.02萬元、1773.70萬元。
而在此次收購交易中,泰州醫院也承諾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108.50萬元、3778.50萬元、4113.00萬元。
對于莎普愛思來說,婦幼板塊的助力算得上一個強有力的業績支撐。
加之近日來A股眼科板塊愈加氣勢如虹,以眼科為核、大健康為域的莎普愛思未來的成長性自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