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信息化建設悄然地改變著國內廣大中小企業的生存和運營模式,中小企業推進信息化,可以為企業節約大量成本,使企業員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規范企業的多層次全方位管理,在企業與外界之間,它可幫助企業實現電子商務模式,以此拓寬交流范圍,縮短交流的時間、豐富交流方式,并可協助維護企業與社會之間良好的關系。 雖然自20世紀80年代初中小企業信息化便啟動,并得到社會務界的積極推動,但收效并不令人滿意。國家發改委在全國范圍進行了“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有74%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國外的通常在2%~3%之間;81%的中小企業只配有5名以下的IT技術人員。信息化對中小企業再造流程、規范管理、創造商機方面的改變同樣不盡如人意。 中國中小企業競爭力工程執行委員會副秘書長吳文釗認為,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還存在著投入不足、專業人才缺乏、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低、對信息化的認識和重視不夠等突出問題,但最關鍵是缺少規劃、匆忙上馬,為信息化而信息化,帶有一定盲目性。 中小企業信息化三個重點 在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整體水平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中小企業知識接觸面狹窄,可供借鑒的信息化經驗短缺,信息化意識不夠清晰是最大的難題。要實現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升,首先就要必須幫助廣大中小企業管理者普及信息化觀念及基本操作技能。為此,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中國中小企業對外合作協調中心共同發起了“中國中小企業競爭力工程”,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成長工程》。 作為競爭力工程的主要服務內容之一,中小企業信息化與發展規劃、戰略執行、公司治理、投資融資等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戰略位置。吳文釗認為,中小企業信息化要避免盲目性,獲得成效必須要抓緊三個核心:整體規劃、技術適用性與管理軟件。 作為系統工程,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一定要先做好總體規劃,而后逐步實施。對于中小企業主而言,信息化戰略目標要明確,任務要明確,分步實施過程要清晰,企業主要認識到信息化是一項企業變革系統工程,在推進的過程中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除了信息化平臺之外,還有起著主導作用的,包括企業發展戰略、公司治理結構、市場營銷和產品研發等在內的管理平臺。 技術適用性與可用性對于中小企業信息化同等重要。相對于大型企業的應用,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并不復雜,因此建設過程中并需要了解太多的技術,唯一目的就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達到優化企業結構,提升競爭力。事實上,中小企業在選擇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時,不必過多地追求先進性、安全性與高性能,而是好用、適用,契合企業的應用需求。 據最新的調查顯示,以OA、ERP為代表的管理軟件應用正在成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角。雖然是信息化方面的管理軟件層面不窮,但真正意義上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卻較少,而軟件供應商往往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缺少針對中小企業應用的功能與特色。成熟的中小企業管理軟件必須包含能夠滿足他們特定需求的功能,能夠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并能夠隨著企業業務的增長,提供可持續化的支持。 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今年下半年啟動的“中小企業競爭力工程”將結合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區域特點、行業特點、應用特點,以系列活動為手段,以“百家、千師、萬企” 合作互動為核心,以幫助企業建立自助學習系統為根本,以提升員工素質和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為目的,從管理技術、管理軟件與IT規劃三個層面為中小企業提供整體的信息化咨詢服務。 吳文釗認為,在競爭力工程的推動下將使中小企業在生產和經營的各個環節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充分開發和利用內外部信息資源,建立與此相適應的組織模式,從而提高企業生產、管理、決策等過程的效率、水平與經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
目前,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信息化建設悄然地改變著國內廣大中小企業的生存和運營模式,中小企業推進信息化,可以為企業節約大量成本,使企業員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規范企業的多層次全方位管理,在企業與外界之間,它可幫助企業實現電子商務模式,以此拓寬交流范圍,縮短交流的時間、豐富交流方式,并可協助維護企業與社會之間良好的關系。
雖然自20世紀80年代初中小企業信息化便啟動,并得到社會務界的積極推動,但收效并不令人滿意。國家發改委在全國范圍進行了“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有74%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國外的通常在2%~3%之間;81%的中小企業只配有5名以下的IT技術人員。信息化對中小企業再造流程、規范管理、創造商機方面的改變同樣不盡如人意。
中國中小企業競爭力工程執行委員會副秘書長吳文釗認為,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還存在著投入不足、專業人才缺乏、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低、對信息化的認識和重視不夠等突出問題,但最關鍵是缺少規劃、匆忙上馬,為信息化而信息化,帶有一定盲目性。
中小企業信息化三個重點
在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整體水平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中小企業知識接觸面狹窄,可供借鑒的信息化經驗短缺,信息化意識不夠清晰是最大的難題。要實現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升,首先就要必須幫助廣大中小企業管理者普及信息化觀念及基本操作技能。為此,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中國中小企業對外合作協調中心共同發起了“中國中小企業競爭力工程”,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成長工程》。
作為競爭力工程的主要服務內容之一,中小企業信息化與發展規劃、戰略執行、公司治理、投資融資等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戰略位置。吳文釗認為,中小企業信息化要避免盲目性,獲得成效必須要抓緊三個核心:整體規劃、技術適用性與管理軟件。
作為系統工程,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一定要先做好總體規劃,而后逐步實施。對于中小企業主而言,信息化戰略目標要明確,任務要明確,分步實施過程要清晰,企業主要認識到信息化是一項企業變革系統工程,在推進的過程中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除了信息化平臺之外,還有起著主導作用的,包括企業發展戰略、公司治理結構、市場營銷和產品研發等在內的管理平臺。
技術適用性與可用性對于中小企業信息化同等重要。相對于大型企業的應用,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并不復雜,因此建設過程中并需要了解太多的技術,唯一目的就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達到優化企業結構,提升競爭力。事實上,中小企業在選擇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時,不必過多地追求先進性、安全性與高性能,而是好用、適用,契合企業的應用需求。
據最新的調查顯示,以OA、ERP為代表的管理軟件應用正在成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角。雖然是信息化方面的管理軟件層面不窮,但真正意義上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卻較少,而軟件供應商往往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缺少針對中小企業應用的功能與特色。成熟的中小企業管理軟件必須包含能夠滿足他們特定需求的功能,能夠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并能夠隨著企業業務的增長,提供可持續化的支持。
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今年下半年啟動的“中小企業競爭力工程”將結合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區域特點、行業特點、應用特點,以系列活動為手段,以“百家、千師、萬企” 合作互動為核心,以幫助企業建立自助學習系統為根本,以提升員工素質和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為目的,從管理技術、管理軟件與IT規劃三個層面為中小企業提供整體的信息化咨詢服務。
吳文釗認為,在競爭力工程的推動下將使中小企業在生產和經營的各個環節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充分開發和利用內外部信息資源,建立與此相適應的組織模式,從而提高企業生產、管理、決策等過程的效率、水平與經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