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向前”,沒有“享閑”
第一星期,波瀾不驚。也許是才接手的緣故,感覺活并不多,難度也不大。忙完必須的工作,似乎還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可是直覺告訴我,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翻出月底要做的報表,開始熟悉相關的科目和流程,因為除了部分合并口徑的報表,本部的這一塊相應的報表也歸我做。在有一定了解以后,我開始思考提高效率的辦法:譬如,對比系統格式與報表的區別,調整后實現成片粘貼。事實證明,對于“菜鳥”而言,沒有可以享受的閑暇時光,向前一步才是正確的——月底時,當近20個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報表鋪天蓋地、蜂擁而至的時候,也正是我做本部報表的時點,只有壓縮自己的時間才能為其他的工作擠出空間。第一月,出人意料地順利(至少在時間安排上),無論是匯總、系統快報還是分析,在我做最壞打算的時候,卻云淡風輕地飄飄而過。(事實上,后來才知道,我的“上家”考慮到我是剛接手加上時間緊迫,不得不幫我修改了很多錯誤,甚至幫我做了很多工作)
從做財務分析開始,我開始不斷發現自己的“軟肋”:雖然我是非執業CPA,但工作中實際接觸的領域并不寬泛,而當年考注冊的知識很多已經更新或者已經增加了更多更深的內容,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不懂的東西太多太多。我的前手在簡單交接后已經離開公司,實實在在的工作和問題必須自己獨立面對。剛開始還能繃著不問人,可是,越來越多的問題不斷出現、不斷細化,總自以為每一次都做足了功課,但卻一次次被問得啞口無言 ;天天加班仍感覺有干不完的活,我不能不承認,我的效率真的不夠高;相同的一個數字,前輩馬上就能敏感到存在問題,可是在我眼前晃了無數遍,我都麻木不仁——我一直引以為傲的職業敏感啊,換了崗位,怎么就變得如此愚鈍不堪。中年菜鳥啊,無論你曾經是怎樣的一只“老鳥”,不懂就是不懂,換崗的第一步,就是調整心態,勇敢承認:我真的不懂。
屁股決定腦袋
以前,在子公司做附注中現金流量表的三大類“其他”明細時,總恨不能把所有都塞在“其他”里;現在做總公司的匯總,卻恨不能所有的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得越細越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軟硬兼施,但似乎還是差強人意——呵呵,總說“換位思考”,其實真是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只有自己設身處地了,才能真明白其中的苦處。
以前做個表的時候,偶爾出點小錯誤被匯總的人一陣的數落和埋怨總不以為然,心想,圣人啊,誰不犯點錯!可是自己做匯總了,發現真是“牽一發動全身”。近20個公司,還有錯綜復雜的內部抵消,常為了一點小錯誤就得把所有單位翻個底朝天——當然,一方面也是自己還不太熟悉業務,一方面,也真得埋怨某些同志沒有太多的責任心。唉,有時候,真想罵人!。。!有時候,真覺得領導該把做表的人找起來一起做下匯總,誰錯了就讓他修改所有的系統,換位一下!
有位網友開玩笑說“屁股決定腦袋”,呵呵,想想,還真是這樣。
因為以前負責的工程項目已經進入竣工驗收階段,所以,我以前的工作并沒有完全交接完畢。常常這邊“冒充”完“磚家”,那邊又立刻回歸成拿個小本本畢恭畢敬記錄的“菜鳥”(常常害怕沒有完全領會前輩或領導的“精神”,在沒有完全回過神的情況下,趕快把他們的只言片語記錄下來慢慢消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我這樣的“老菜鳥”,這個不是技巧的技巧是最好的技巧)。
還有我引以為傲的職業敏感。∷坪跄欠N“火眼晶晶”的狀態一下就離我遠去了。我明白,這是一個經驗積淀的過程,急不得,可是,作為職場“老鳥”,那種似乎始終不在狀態的“麻木不仁”,真的讓我覺得汗顏!
有時候,你請教的人,會有那種非常不屑一顧的態度,或者是“別來煩我”的冷漠,甚至還有“你是CPA,咋這種小兒科都不懂”的冷嘲熱諷,所以,只要是時間允許,我寧愿自己琢磨——“老鳥”的自尊心吧。我還記得當年初接工程核算時,因為是從未涉足的領域,對某些人的白眼至今仍記憶尤深,可是時間改變了一切,我用實力糾正了偏見——作為一只“老鳥”,雖然,相對當年少了鋒芒,可是,“不拋棄,不放棄”是我一貫的堅持。
(續2)
承認差距,甘于示弱
記得以前看《功夫》,對于“小隱于野,大隱于市”的高手云集感慨不已。其實,對于財務基層,同樣臥虎藏龍。換到新的崗位,融入新的團隊,我很快發現無論是相對于前輩,還是搭檔,自己都有很大的差距。以前的崗位,更多的強調“獨當一面”,現在的崗位,除了個人能力的要求,對于團隊的配合、協調要求也很高。
一方面,因為業務的不熟悉,我更多地還停留在數據操作流程的層面,還屬于典型的“表姐”(做表格的JJ),而團隊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數據分析和管理提升上,更多地關注數據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雖然從量變到質變的確需要一個過程,但相對于當下的等額變量“△”,我的接受能力遠不及團隊中的年輕人;而對于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也明顯弱于團隊中年富力強的男同事;而經驗老道的前輩那種運籌帷幄的未卜先知更是我短時間內無法企及的——呵呵,想想神九與天宮能夠順利實現太空對接就知道實干、肯干、能干的中國人真的不是蓋的。
一方面,我倍感壓力,而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很慶幸,能夠進入這樣一個優秀的團隊——多個回合下來,我終于能夠平心靜氣地承認自己的差距,甘于將自己的弱項示人。
總說“揚長避短”,可是回避真的不能解決問題。
年化收益率
一直以來,我都屬于那種埋頭走路的人,很少抬頭看路。
那天加班的時候,我無意中發現了我與其他人的崗級差異——“人比人氣死人”,簡直是極度郁悶!正好,有朋友的電話過來,我忍不住大大地發起了牢騷。以為是周末,反正整棟樓里也只有我在加班,所以,聲音很大。那天,也許,是因為早上出門踩了狗屎的緣故,居然,在我聲情并茂、控訴到極致,以至于要站起來發聲的時候,我驚詫地發現部里的某位領導正站在辦公室門口——額,可以想見我的尷尬!
領導畢竟是領導,在他萬里無云的臉上我沒發現任何的異樣,只是簡單給我布置了一個急活:計算某個按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年化收益率。這個指標只有在聽銀行推介理財產品時有所耳聞,平日里對于長期股權投資更多關注的是投資收益。
急活嘛,那就趕快吧!第一步,首先確認年化收益率的關鍵計算要素:市值、本金、投資年限。第二步,細化關鍵要素。在查詢該項長期股權投資年限時,發現其投資年限已經有13年,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期間會計制度已經有過幾次重大的變更,對于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好像也有涉及。迅速查詢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所有明細賬,包括在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下無法查詢到的、按成本法確認的投資收益。第三步,確認糾結點。糾結點一,是對于以前年度進入投資收益的部分和計提的減值是否與市值部分同時在分子中列示;糾結點二,13年前的本金與以前年度的收益是否應當折算到當下;糾結點三,(1+ⅰ)n還好計算,可是開1/13方,沒有函數表如何計算?
都說,人倒霉的時候,喝水都塞牙。那天,也不知道是哪位神在維護系統,把外網給關掉了。我萬能的“百度神”啊,眼巴巴地指望不上了。待我哼哧哼哧查完憑證,艱難地解決掉所有糾結點時,時間已經過去2個小時。即便如此,在領導的復核下,還是發現了我考慮不周全的差錯點。
這件事讓我郁悶了很久,我想,領導也許是用這種方式告訴我:等你有能力了,再來跟我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