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盧星宇:我不關心父親的錢從何而來》、《“盧美美”:“父親靠什么賺錢,我確實不太了解”》等報道被廣泛關注。在媒體報道盧星宇持續不斷的國內慈善行為的同時,從新聞標題也可看出,人們依然對盧俊卿到底是怎么賺錢的,賺的錢是否正當感到非常好奇。這個問題干擾了人們對盧俊卿的基本正確認識,也正是破解“華商謎題”的關鍵點。
人們對盧家財富的認識,更多的是源于盧俊卿父女的大手筆花錢做慈善的記錄,包括盧星宇捐出的壓歲錢就上百萬;幫助“帶弟弟上學”的農村留守兒童龍張歡請保姆,承諾五年中每月從自己工資里拿出2000元為龍張歡一家請保姆;捐款20萬元幫四川省涼山喜德縣拉克村建立小學;認捐20萬元購買“平安校車”行動的第一輛校車。還有盧俊卿父女向“中非希望工程”帶頭認捐1個億,青基會已經確認到賬1100萬元;2009年春節,盧俊卿和陳光標、劉永好等都帶著全家人到四川重災區給受災群眾發新年紅包和年貨,發了3000多萬元紅包和3000多萬元的年貨;盧俊卿向母校捐款100多萬元,建立了“俊卿助學基金”;盧俊卿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百萬元資助大學生創業;盧俊卿出資300多萬元在家鄉開辦“感恩堂義診所”,等等。這不僅讓人生疑,這對父女怎么能拿出這么多的錢來做這些善事?
因為媒體的不解,把盧俊卿的賺錢模式用“灰色”來描述,我覺得很有必要把這件事情講清楚,通過我的分析和了解,盧俊卿賺錢模式一點也不神秘,一點也不灰色,合理合法,值得同行業的人學習借鑒。
盧俊卿賺錢一點兒也不神秘
在世界杰出華商協會的官網上,我們能看到世界杰出華商協會提供的各項服務,共有68項,可以歸納為包括“十三大平臺服務,六大個性化服務”。在這個服務系統中,世界杰出華商協會搭建了一個兼具公開性、開放性、互動性的平臺,涵蓋了基礎商務、行業服務、金融服務、國際商務、公關服務、慈善公益、管理咨詢、學習修煉、子女及夫人服務、會所服務等各個方面,向會員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和幫助。他們所提供的是一種全方位的立體化服務,兼具咨詢業、投資業、管理培訓業、企業家俱樂部等行業的特征和項目內容。所以簡單說,盧俊卿是靠提供服務賺錢的。服務業分為消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指的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的服務形式,生產性服務業指的是各種如信息服務、金融保險服務、貿易公關等商業服務,世界杰出華商協會顯然屬于后面一種。
那為什么企業會向他們來購買這些服務?這源于盧俊卿所搭建的這個擁有數萬企業家會員的龐大資源平臺——世界杰出華商協會。能夠搭建這個平臺,不得不讓人佩服盧俊卿長袖善舞的資源整合能力?恐嗄陙磉@個龐大服務系統所產生的平臺資源,出現了馬太效應,結果聚合了越來越多的資訊、商機和人脈等資源,會員企業家的數量也像滾雪球一樣越聚越多。他們的平臺還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企業家會員間的資源交流平臺,企業與各地政府的合作對接平臺,華商企業走向海外國際合作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所產生的資源對接與合作,盧俊卿甚至可以不收項目中介費并對一般性服務免費,只收取平臺準入費(會員服務費)和對企業個性化服務的收費。超值的服務聚攏越來越多的人氣,平臺價值年年攀升,服務費價格年年上升。這,就是盧俊卿的賺錢之道。
為什么說盧俊卿所做的是“平臺經濟”?
所謂“平臺經濟”(Platform Economic),指的是搭建一種機會平臺,促成雙方或多方客戶之間的交易,收取恰當的費用而獲得收益的一些商業模式,往往有著較高的利潤回報。比如微軟、蘋果、沃爾瑪、阿里巴巴、騰訊等都是典型的“平臺經濟”型企業。網絡平臺型服務企業的一般模式是:平臺免費,增值收費;產品免費,服務收費。這個平臺就像PC電腦的“操作系統Windows”,在上面可以運行很多的“應用軟件”,也可以衍生很多利潤機會。比如騰訊公司的QQ,普通的使用者可以一分錢不花,但是有個性化服務要求的會員(如加入VIP會員,QQ秀等)則可以收費;使用360軟件可以不收費,但個性化服務則可以收費。誰擁有了能產生巨大流量的平臺,誰就可以輕松取得巨大的利潤。再比如蘋果公司,他們創造了iphone和ipad,而在上面可以運行數以百萬計的app應用,而每種應用都可以產生新的利潤。馬云的“阿里巴巴”也是一種平臺經濟,眾多的商家在alibaba或者taobao上都可以產生利潤,所以有人稱“是平臺的力量成就了阿里巴巴”。
線下平臺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比如沃爾瑪、國美、蘇寧等等,他們的大賣場實際上是搭了一個平臺,很多商家可以入駐商場,與顧客進行交易產生利潤。與網絡線上平臺所不同的是,由于場地費、水電費等成本壓力,線下平臺會對參與平臺交易的商家收取進場費和服務費。
盧俊卿所做的也是一種非虛擬的線下“平臺經濟”,是一種基于會議與活動的線下平臺。如前所說,因線下活動成本較高,所以由天九儒商集團向參與平臺互動的會員企業收取恰當的平臺準入費用(包括了部分標準化的會員服務)。有人質疑盧俊卿左手免費,右手收錢為“雙面王朝”,恰恰這種雙平臺模式正是盧俊卿大膽而成功的一種制度創新,使世華會在眾多的企業家會員平臺中突穎而出,受到企業家的歡迎。如果說世界杰出華商協會是平臺的搭建者、資源的整合者,那么天九儒商集團就是平臺的支撐者、服務者和資源的管理運營者。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天九儒商集團的增值服務,世界杰出華商協會會員的一個空名頭銜對企業家會有什么價值?企業家之所以愿意花錢參與到平臺中來,看中就是平臺里的服務,并在平臺里實現資源交流、互相學習和公平交易。有些協會光收費而不服務,或服務不到位,就是因為缺乏實現服務的市場機制,無法維持服務的成本支出。盧俊卿的雙平臺模式不僅在法律上、道德上都沒有問題,而且值得學習借鑒。
社會上很多人對協會組織存在著極大的偏見,這正是長期的傳統協會體制產生的弊端給人們帶來的印象。傳統協會的公信力往往被一小部分人濫用,變成一些控制協會的人斂財的工具,這實際上是另一種官倒腐敗現象。因為協會是公家的,信用和責任也是公家的,公家不投入,活沒人去干,活動搞不起來;協會要活動必須有收入,要收入必須依靠商業運作,結果協會被分包或層層轉包用來商業操作,出現掛羊頭賣狗肉,扯虎皮做大旗,光收費不服務,或高額收費少服務現象,協會成為了少數人牟利的工具,留下一地雞毛和公信力的淪喪。因此,不改革現有社團管理體制,只收費不服務的現象將永遠得不到遏制,直至公用機構信用完全喪失。改革現有社團管理體制,一是要放開,二是要監管,第三是特別要引入競爭機制,對會員日益增長的平臺服務和個性服務的要求可以利用市場化手段來滿足。盧俊卿的雙平臺模式恰恰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為盧俊卿對協會和公司都要承擔100%的責任,所以,他會視協會和公司品牌信譽為生命,特別小心謹慎,兢兢業業、恭恭敬敬為會員企業家服務。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官方背景的民間組織,風波事件發生以來,絕大多數會員企業家依然擁護他,盧俊卿連續每周舉辦幸福企業大講堂,雖然費用不菲,卻依然擁有眾多聽眾,說明什么?說明盧俊卿不是靠國字號的牌子,也不是靠自我標榜,而是靠自己過硬的服務能力和自己在企業家中建立起了信譽和信用。在盧俊卿搭建的平臺里,雙方自愿走到一起,正常地開展學習交流和服務活動,為此向平臺繳納一定的費用,這又有什么好非議的呢?人們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眼紅盧俊卿賺錢的某些別有用心、煽風點火的人利用了還不自知。
正如我們社會中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象一樣,盧俊卿的平臺也許不是完美的,還需要不斷的完善。但是在法治社會,謾罵和惡意攻擊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對于服務不到位的問題可以投訴,如果真有欺詐和侵權現象也可以訴諸法庭要求承擔責任。如果媒體以偏概全,為了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不作全面調查就得出聳人聽聞的結論,只去片面地報道那些叫罵的,卻不去聽聽那些支持者的聲音,特別是那些支持盧俊卿的會員企業家的聲音,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會員企業家從盧俊卿的平臺中得到了什么?
目前很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常遇到各種瓶頸,如資本瓶頸、管理瓶頸、文化瓶頸、人才瓶頸等,如果不能突破這種瓶頸,很難做大做強。企業家們可不是一個容易被忽悠的群體。如果他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資源和回報,是不可能持續不斷地支付較高的服務費用給一個不靠譜的協會的。我想通過以下的成績單來看看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盧俊卿搭建的世界杰出華商協會這個交流平臺,已經累計為地方招商引資達數百億元。僅第二屆全球華商500強高科技論壇暨荊州經貿洽談會,荊州就共簽約項目52個,項目總投資額達89.56億元。協會也幫助了中國民營企業家走向世界,如促成中泰合作項目簽約達62億等。
再比如中央電視臺2011年11月10日《新聞聯播》報道了由中國前外交官聯誼會、世界杰出華商協會、銀賽控股等單位于2010年共同發起的“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第二次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海南省省長蔣定之、馬里前總理凱塔等出席,會議最后發表了《萬寧宣言》,為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投資,對企業走向非洲加強協調、指導、規范、教育和提供具體服務,確保了中非經貿合作始終健康平穩地向前發展。
協會每年在北京舉辦杰出華商大會、財富領袖論壇、華商資本論壇、華商500強論壇、華商精英合作年會等五次千人大會,促進資本、項目面對面,人脈、商機手牽手,思想、智慧大碰撞;城市投資考察方面,每月舉辦1~2次城市投資考察活動,促進企業家與城市主要領導面對面交流,共享城市發展商機。
協會每年4月邀請各國駐華大使、我國前駐華大使與相關會員企業在人民大會堂歡聚一堂,共謀合作;中非合作圓桌會議——每年10月中旬,邀請非洲各國駐華大使、我國前駐非洲大使與相關會員企業家共謀合作,并將照此模式啟動中歐合作圓桌會議、中亞合作圓桌會議、中美合作圓桌會議;財富全球行——每年舉辦2~3次財富全球行活動,帶領會員企業家走出去開展系列經貿合作活動;在法國的中央大廈夏斗湖市建立杰出華商法國創業園,旨在幫助會員企業產品更加便捷地進入歐盟市場,同時節約關稅,減少貿易摩擦。
協會在全國各大經濟活躍區域建設“華商之家”會員服務基地,將協會的服務功能復制到各大經濟區,讓會員更加便利地共享協會服務資源。根據會員企業家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分布,成立礦產投資聯盟、節能環保投資聯盟、新材料產業投資聯盟、金融服務產業投資聯盟、城市建設投資聯盟等產業投資聯盟,按照行業分類向會員企業提供區別服務,提高服務的專業性和適用性。每月舉辦一次行業合作洽談會,每月組織一次行業投資考察活動,專業團隊常年為會員進行合作對接,積極利用協會內外的資源為會員企業尋求商機和促進合作。
協會每月邀請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師協會、稅務咨詢服務機構領導和專家對會員企業家進行稅務培訓、咨詢和指導;每月邀請有關政法部門、行業協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領導、專家對會員企業家進行法律培訓、咨詢和指導;并在每個細分的咨詢領域選擇一家最優服務能力的機構成為聯盟成員,常年為會員企業提供優質優惠的咨詢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品牌、營銷、戰略、資本運營、人力資源和財務管理等等。
協會每月為會員企業家及其高管開設中華儒商大講堂提供一次為期3天的高端免費培訓;每月組織一次會員企業家到知名企業學習考察;每年組團出席博鰲亞洲論壇、中國經濟全球論壇等高端活動。
世界杰出華商協會的紫玉會所、北京唐人街會所,向會員企業家提供集會議、休閑、餐飲、娛樂、商務活動、藝術交流和藝術品展示于一體的高端會所服務,可使會員企業家享受一站式高端服務,并建立由勞斯萊斯、奔馳、GMC房車、寶馬、林肯、奧迪等近50輛高檔車、商務車組成華商車隊,專門為高級會員企業家到京提供免費接送機(站)、商務、旅游等用車服務。
綜上所述,盧俊卿在為企業牽線搭橋的過程中,其為企業創造的增值收益要遠遠多于企業付出的會員服務費。中國民營企業家是很上進奮斗、自強不息的一個群體。為什么MBA、EMBA課程受歡迎,因為企業家們需要學習知識、交流信息,不斷拓展人脈資源。盧俊卿所搭建的平臺顯然起到了這方面的獨特作用,滿足了企業和企業家的特定需求,難怪會受到那么多成長中企業的歡迎。
為何盧俊卿能獲得巨額財富?
要說盧俊卿為什么這么賺錢,其實就是他先人一步了解到了企業的特定需求并且創造了一個真正能滿足這些需求的平臺。他真正了解企業對這種高效的、市場化平臺服務,企業家對高端的、人性化的服務是多么的渴求,并且用心去做好這個平臺,扎扎實實提供了這些服務。
美國運通公司專為世界頂級富豪定制的頂級信用卡——百夫長卡,俗稱黑卡。手中持有黑卡就意味著擁有讓世界各地的人為你服務的權利。美國運通向持卡人提供“全能私人助理”服務,他們的承諾是“只要想得出的,都能做得到”。在中國,類似的服務形式,世界杰出華商協會也做得很出色。據華商協會的員工講,企業家會員的個性化服務要求也是多種多樣的,甚至包括:想要在北京聯系專家給家人看病;希望用勞斯萊斯接送貴客;希望幫孩子聯系出國留學;希望聘請一位國內知名的律師;等等等等。浙江一位企業家會員說:“別看我在當地事業很成功,但來到北京就兩眼一抹黑。成為華商協會的會員后,就像在北京成立了個辦事處!北R俊卿也多次講,自己永遠不做領導,只作華商的公仆。這種姿態和這種服務,怎么能不受企業家會員的歡迎?有的企業家在得到自己想要的高端服務后,甚至還額外給協會饋贈高級汽車,甚至是房產。
在世界杰出華商協會這個龐大資源平臺上,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供有求自然容易促成合作,達成生意。對于那些有前景,但缺少資源的成長型企業,世界華商協會就會利用已有的巨大平臺資源對其進行孵化,包括協助資金融通,整合專業資源,提供管理咨詢等等。負責執行服務的相關機構在幫助這些企業達到特定的目標后,即可按照協議獲取一定的股份或其他的中長期利益。這種協議形式與高盛、摩根、瑞銀等投行的投資形式類似,不同的是華商協會更傾向于利用其平臺資源進行扶持。這就是盧俊卿平臺未來的方向,一旦平臺孵化的企業逐步成功,盧俊卿表態說,未來他甚至可以完全開放會員平臺,對一般性服務實行全部免費。
《人民日報》2011年11月14日發布了《中國會議藍皮書》顯示,中國會議經濟年產值近萬億,我們無法判定中國會議經濟構成中有多少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成分,但盧俊卿所創造的市場化企業家平臺對會議產業的價值貢獻顯然是扎扎實實、毋庸置疑的。可以預計,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高速成長,中國會議經濟也會水漲船高。盧俊卿搭建的平臺,也定會為盧俊卿帶來更加可觀的財富。
為什么說盧俊卿的平臺模式應該得到鼓勵?
前段時間對盧俊卿事件的爭議,既有對服務業的認識偏差,也有長期計劃經濟和幾千年封建統治遺留的“身份論”、“出身論”思想糟粕在作怪。事實看來,盧俊卿和他的世華會并不是簡單靠收取會費和游走于退休國家領導人之間,蠱惑企業家謀取錢財,不是人們以為的掮客、皮包公司,更不是騙子;他在為企業牽線搭橋的過程中,其為企業創造的增值收益要遠遠多于企業付出的會員服務費。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和國內經濟的日趨繁榮,會展業也隨之蓬勃發展。會展業現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被譽為21世紀的“無煙工業”。不可否認,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很多的資源平臺的實現是通過高端會議、出國考察等形式實現。據《紐約時報》的消息稱,達沃斯論壇的每個與會者至少需要支付71000美元,而這一費用才只是最低收費,如果想參加小型的更高級的工業專門會議,就必須繳納更高一級的137000美元會員資格費。但如果想升級至“行業伙伴”甚至“戰略伙伴”,還需要交納更多的費用,而且機票酒店用車等費用還需自理。聯合國可以收費,奧委會可以收費,達沃斯可以收費,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自己辦的民間協會收費就要被人詬病?難道我們中國人只有等別人建立了游戲規則,只有加入和聽從的份?
經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服務業已產生“洼地效應”,國際資本開始大量注入中國服務業,我們對于本土的服務業也應當大加鼓勵和引導。吳敬璉在不久前財新峰會的發言中指出的,在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后,制造業中的一個趨勢是在總成本中間加工制造的成本比重降低,而交易成本的比重不斷提高。發達國家在社會總成本中,交易成本的比重在一半以上,因為加工制造的成本降低、效率的提高靠分工,分工越來越細、分工的各個分支、各個主體之間的交易活動就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來越高。而服務業作為處理交易成本的行業,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特別是信息成本。盧俊卿所做的正是屬于這種生產性服務業范疇。
我國服務業發展起步比較晚,國務院在2007年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后,發展服務業開始受到重視。但由于發展比較晚,以及前述對服務業的錯誤理解,我國服務業總體上存在供給不足,結構不合理,服務水平低等問題。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比重小、服務領域被當作非生產性的活動,許多本可以產業化經營、商業化運作的服務領域,被當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會事業來辦。分析中國服務業發展落后的原因,既有認識方面的因素,也有政策方面的因素。長期以來,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將服務業當作不創造新價值的非產出部門、輔助性部門,夸大生產決定服務、服務從屬生產的作用,而忽略服務對生產的積極能動作用,過分強調服務業的非經濟職能,忽視其產業功能。在這種扭曲的思維模式導引下,服務業的產業發展政策自然難免有失偏頗。片面強調優先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將許多本來應該交由市場來配置資源的服務部門由國家專營、牢牢控制,官辦服務業,大而全小而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服務內部化,嚴重浪費資源。官辦服務業抑制了自由競爭,服務產品少、服務價格高、服務質量差,既阻礙了服務供給者改善服務的積極性,又制約了服務的有效消費需求。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要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戰略任務”,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并講話中提到:必須要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服務業。對于隸屬于生產性服務業的“平臺經濟”也屬于國家鼓勵發展并扶持的項目內容。
社會組織和公司本著自愿、公開、透明的原則為企業提供服務,只要不違反法律和道德,都應該得到尊重、支持和鼓勵。對基本情況都不清楚,僅憑只言片語就妄加評價,毀人聲譽,是不負責任的。別有用心者趁此落井下石,惡意煽動,制造混亂,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必將付出應有的代價。(錢衛清: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中國人民大學跨國商事法律研究所所長)
人們對盧家財富的認識,更多的是源于盧俊卿父女的大手筆花錢做慈善的記錄,包括盧星宇捐出的壓歲錢就上百萬;幫助“帶弟弟上學”的農村留守兒童龍張歡請保姆,承諾五年中每月從自己工資里拿出2000元為龍張歡一家請保姆;捐款20萬元幫四川省涼山喜德縣拉克村建立小學;認捐20萬元購買“平安校車”行動的第一輛校車。還有盧俊卿父女向“中非希望工程”帶頭認捐1個億,青基會已經確認到賬1100萬元;2009年春節,盧俊卿和陳光標、劉永好等都帶著全家人到四川重災區給受災群眾發新年紅包和年貨,發了3000多萬元紅包和3000多萬元的年貨;盧俊卿向母校捐款100多萬元,建立了“俊卿助學基金”;盧俊卿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百萬元資助大學生創業;盧俊卿出資300多萬元在家鄉開辦“感恩堂義診所”,等等。這不僅讓人生疑,這對父女怎么能拿出這么多的錢來做這些善事?
因為媒體的不解,把盧俊卿的賺錢模式用“灰色”來描述,我覺得很有必要把這件事情講清楚,通過我的分析和了解,盧俊卿賺錢模式一點也不神秘,一點也不灰色,合理合法,值得同行業的人學習借鑒。
盧俊卿賺錢一點兒也不神秘
在世界杰出華商協會的官網上,我們能看到世界杰出華商協會提供的各項服務,共有68項,可以歸納為包括“十三大平臺服務,六大個性化服務”。在這個服務系統中,世界杰出華商協會搭建了一個兼具公開性、開放性、互動性的平臺,涵蓋了基礎商務、行業服務、金融服務、國際商務、公關服務、慈善公益、管理咨詢、學習修煉、子女及夫人服務、會所服務等各個方面,向會員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和幫助。他們所提供的是一種全方位的立體化服務,兼具咨詢業、投資業、管理培訓業、企業家俱樂部等行業的特征和項目內容。所以簡單說,盧俊卿是靠提供服務賺錢的。服務業分為消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指的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的服務形式,生產性服務業指的是各種如信息服務、金融保險服務、貿易公關等商業服務,世界杰出華商協會顯然屬于后面一種。
那為什么企業會向他們來購買這些服務?這源于盧俊卿所搭建的這個擁有數萬企業家會員的龐大資源平臺——世界杰出華商協會。能夠搭建這個平臺,不得不讓人佩服盧俊卿長袖善舞的資源整合能力?恐嗄陙磉@個龐大服務系統所產生的平臺資源,出現了馬太效應,結果聚合了越來越多的資訊、商機和人脈等資源,會員企業家的數量也像滾雪球一樣越聚越多。他們的平臺還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企業家會員間的資源交流平臺,企業與各地政府的合作對接平臺,華商企業走向海外國際合作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所產生的資源對接與合作,盧俊卿甚至可以不收項目中介費并對一般性服務免費,只收取平臺準入費(會員服務費)和對企業個性化服務的收費。超值的服務聚攏越來越多的人氣,平臺價值年年攀升,服務費價格年年上升。這,就是盧俊卿的賺錢之道。
為什么說盧俊卿所做的是“平臺經濟”?
所謂“平臺經濟”(Platform Economic),指的是搭建一種機會平臺,促成雙方或多方客戶之間的交易,收取恰當的費用而獲得收益的一些商業模式,往往有著較高的利潤回報。比如微軟、蘋果、沃爾瑪、阿里巴巴、騰訊等都是典型的“平臺經濟”型企業。網絡平臺型服務企業的一般模式是:平臺免費,增值收費;產品免費,服務收費。這個平臺就像PC電腦的“操作系統Windows”,在上面可以運行很多的“應用軟件”,也可以衍生很多利潤機會。比如騰訊公司的QQ,普通的使用者可以一分錢不花,但是有個性化服務要求的會員(如加入VIP會員,QQ秀等)則可以收費;使用360軟件可以不收費,但個性化服務則可以收費。誰擁有了能產生巨大流量的平臺,誰就可以輕松取得巨大的利潤。再比如蘋果公司,他們創造了iphone和ipad,而在上面可以運行數以百萬計的app應用,而每種應用都可以產生新的利潤。馬云的“阿里巴巴”也是一種平臺經濟,眾多的商家在alibaba或者taobao上都可以產生利潤,所以有人稱“是平臺的力量成就了阿里巴巴”。
線下平臺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比如沃爾瑪、國美、蘇寧等等,他們的大賣場實際上是搭了一個平臺,很多商家可以入駐商場,與顧客進行交易產生利潤。與網絡線上平臺所不同的是,由于場地費、水電費等成本壓力,線下平臺會對參與平臺交易的商家收取進場費和服務費。
盧俊卿所做的也是一種非虛擬的線下“平臺經濟”,是一種基于會議與活動的線下平臺。如前所說,因線下活動成本較高,所以由天九儒商集團向參與平臺互動的會員企業收取恰當的平臺準入費用(包括了部分標準化的會員服務)。有人質疑盧俊卿左手免費,右手收錢為“雙面王朝”,恰恰這種雙平臺模式正是盧俊卿大膽而成功的一種制度創新,使世華會在眾多的企業家會員平臺中突穎而出,受到企業家的歡迎。如果說世界杰出華商協會是平臺的搭建者、資源的整合者,那么天九儒商集團就是平臺的支撐者、服務者和資源的管理運營者。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天九儒商集團的增值服務,世界杰出華商協會會員的一個空名頭銜對企業家會有什么價值?企業家之所以愿意花錢參與到平臺中來,看中就是平臺里的服務,并在平臺里實現資源交流、互相學習和公平交易。有些協會光收費而不服務,或服務不到位,就是因為缺乏實現服務的市場機制,無法維持服務的成本支出。盧俊卿的雙平臺模式不僅在法律上、道德上都沒有問題,而且值得學習借鑒。
社會上很多人對協會組織存在著極大的偏見,這正是長期的傳統協會體制產生的弊端給人們帶來的印象。傳統協會的公信力往往被一小部分人濫用,變成一些控制協會的人斂財的工具,這實際上是另一種官倒腐敗現象。因為協會是公家的,信用和責任也是公家的,公家不投入,活沒人去干,活動搞不起來;協會要活動必須有收入,要收入必須依靠商業運作,結果協會被分包或層層轉包用來商業操作,出現掛羊頭賣狗肉,扯虎皮做大旗,光收費不服務,或高額收費少服務現象,協會成為了少數人牟利的工具,留下一地雞毛和公信力的淪喪。因此,不改革現有社團管理體制,只收費不服務的現象將永遠得不到遏制,直至公用機構信用完全喪失。改革現有社團管理體制,一是要放開,二是要監管,第三是特別要引入競爭機制,對會員日益增長的平臺服務和個性服務的要求可以利用市場化手段來滿足。盧俊卿的雙平臺模式恰恰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為盧俊卿對協會和公司都要承擔100%的責任,所以,他會視協會和公司品牌信譽為生命,特別小心謹慎,兢兢業業、恭恭敬敬為會員企業家服務。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官方背景的民間組織,風波事件發生以來,絕大多數會員企業家依然擁護他,盧俊卿連續每周舉辦幸福企業大講堂,雖然費用不菲,卻依然擁有眾多聽眾,說明什么?說明盧俊卿不是靠國字號的牌子,也不是靠自我標榜,而是靠自己過硬的服務能力和自己在企業家中建立起了信譽和信用。在盧俊卿搭建的平臺里,雙方自愿走到一起,正常地開展學習交流和服務活動,為此向平臺繳納一定的費用,這又有什么好非議的呢?人們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眼紅盧俊卿賺錢的某些別有用心、煽風點火的人利用了還不自知。
正如我們社會中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象一樣,盧俊卿的平臺也許不是完美的,還需要不斷的完善。但是在法治社會,謾罵和惡意攻擊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對于服務不到位的問題可以投訴,如果真有欺詐和侵權現象也可以訴諸法庭要求承擔責任。如果媒體以偏概全,為了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不作全面調查就得出聳人聽聞的結論,只去片面地報道那些叫罵的,卻不去聽聽那些支持者的聲音,特別是那些支持盧俊卿的會員企業家的聲音,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會員企業家從盧俊卿的平臺中得到了什么?
目前很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常遇到各種瓶頸,如資本瓶頸、管理瓶頸、文化瓶頸、人才瓶頸等,如果不能突破這種瓶頸,很難做大做強。企業家們可不是一個容易被忽悠的群體。如果他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資源和回報,是不可能持續不斷地支付較高的服務費用給一個不靠譜的協會的。我想通過以下的成績單來看看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盧俊卿搭建的世界杰出華商協會這個交流平臺,已經累計為地方招商引資達數百億元。僅第二屆全球華商500強高科技論壇暨荊州經貿洽談會,荊州就共簽約項目52個,項目總投資額達89.56億元。協會也幫助了中國民營企業家走向世界,如促成中泰合作項目簽約達62億等。
再比如中央電視臺2011年11月10日《新聞聯播》報道了由中國前外交官聯誼會、世界杰出華商協會、銀賽控股等單位于2010年共同發起的“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第二次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海南省省長蔣定之、馬里前總理凱塔等出席,會議最后發表了《萬寧宣言》,為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投資,對企業走向非洲加強協調、指導、規范、教育和提供具體服務,確保了中非經貿合作始終健康平穩地向前發展。
協會每年在北京舉辦杰出華商大會、財富領袖論壇、華商資本論壇、華商500強論壇、華商精英合作年會等五次千人大會,促進資本、項目面對面,人脈、商機手牽手,思想、智慧大碰撞;城市投資考察方面,每月舉辦1~2次城市投資考察活動,促進企業家與城市主要領導面對面交流,共享城市發展商機。
協會每年4月邀請各國駐華大使、我國前駐華大使與相關會員企業在人民大會堂歡聚一堂,共謀合作;中非合作圓桌會議——每年10月中旬,邀請非洲各國駐華大使、我國前駐非洲大使與相關會員企業家共謀合作,并將照此模式啟動中歐合作圓桌會議、中亞合作圓桌會議、中美合作圓桌會議;財富全球行——每年舉辦2~3次財富全球行活動,帶領會員企業家走出去開展系列經貿合作活動;在法國的中央大廈夏斗湖市建立杰出華商法國創業園,旨在幫助會員企業產品更加便捷地進入歐盟市場,同時節約關稅,減少貿易摩擦。
協會在全國各大經濟活躍區域建設“華商之家”會員服務基地,將協會的服務功能復制到各大經濟區,讓會員更加便利地共享協會服務資源。根據會員企業家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分布,成立礦產投資聯盟、節能環保投資聯盟、新材料產業投資聯盟、金融服務產業投資聯盟、城市建設投資聯盟等產業投資聯盟,按照行業分類向會員企業提供區別服務,提高服務的專業性和適用性。每月舉辦一次行業合作洽談會,每月組織一次行業投資考察活動,專業團隊常年為會員進行合作對接,積極利用協會內外的資源為會員企業尋求商機和促進合作。
協會每月邀請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師協會、稅務咨詢服務機構領導和專家對會員企業家進行稅務培訓、咨詢和指導;每月邀請有關政法部門、行業協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領導、專家對會員企業家進行法律培訓、咨詢和指導;并在每個細分的咨詢領域選擇一家最優服務能力的機構成為聯盟成員,常年為會員企業提供優質優惠的咨詢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品牌、營銷、戰略、資本運營、人力資源和財務管理等等。
協會每月為會員企業家及其高管開設中華儒商大講堂提供一次為期3天的高端免費培訓;每月組織一次會員企業家到知名企業學習考察;每年組團出席博鰲亞洲論壇、中國經濟全球論壇等高端活動。
世界杰出華商協會的紫玉會所、北京唐人街會所,向會員企業家提供集會議、休閑、餐飲、娛樂、商務活動、藝術交流和藝術品展示于一體的高端會所服務,可使會員企業家享受一站式高端服務,并建立由勞斯萊斯、奔馳、GMC房車、寶馬、林肯、奧迪等近50輛高檔車、商務車組成華商車隊,專門為高級會員企業家到京提供免費接送機(站)、商務、旅游等用車服務。
綜上所述,盧俊卿在為企業牽線搭橋的過程中,其為企業創造的增值收益要遠遠多于企業付出的會員服務費。中國民營企業家是很上進奮斗、自強不息的一個群體。為什么MBA、EMBA課程受歡迎,因為企業家們需要學習知識、交流信息,不斷拓展人脈資源。盧俊卿所搭建的平臺顯然起到了這方面的獨特作用,滿足了企業和企業家的特定需求,難怪會受到那么多成長中企業的歡迎。
為何盧俊卿能獲得巨額財富?
要說盧俊卿為什么這么賺錢,其實就是他先人一步了解到了企業的特定需求并且創造了一個真正能滿足這些需求的平臺。他真正了解企業對這種高效的、市場化平臺服務,企業家對高端的、人性化的服務是多么的渴求,并且用心去做好這個平臺,扎扎實實提供了這些服務。
美國運通公司專為世界頂級富豪定制的頂級信用卡——百夫長卡,俗稱黑卡。手中持有黑卡就意味著擁有讓世界各地的人為你服務的權利。美國運通向持卡人提供“全能私人助理”服務,他們的承諾是“只要想得出的,都能做得到”。在中國,類似的服務形式,世界杰出華商協會也做得很出色。據華商協會的員工講,企業家會員的個性化服務要求也是多種多樣的,甚至包括:想要在北京聯系專家給家人看病;希望用勞斯萊斯接送貴客;希望幫孩子聯系出國留學;希望聘請一位國內知名的律師;等等等等。浙江一位企業家會員說:“別看我在當地事業很成功,但來到北京就兩眼一抹黑。成為華商協會的會員后,就像在北京成立了個辦事處!北R俊卿也多次講,自己永遠不做領導,只作華商的公仆。這種姿態和這種服務,怎么能不受企業家會員的歡迎?有的企業家在得到自己想要的高端服務后,甚至還額外給協會饋贈高級汽車,甚至是房產。
在世界杰出華商協會這個龐大資源平臺上,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供有求自然容易促成合作,達成生意。對于那些有前景,但缺少資源的成長型企業,世界華商協會就會利用已有的巨大平臺資源對其進行孵化,包括協助資金融通,整合專業資源,提供管理咨詢等等。負責執行服務的相關機構在幫助這些企業達到特定的目標后,即可按照協議獲取一定的股份或其他的中長期利益。這種協議形式與高盛、摩根、瑞銀等投行的投資形式類似,不同的是華商協會更傾向于利用其平臺資源進行扶持。這就是盧俊卿平臺未來的方向,一旦平臺孵化的企業逐步成功,盧俊卿表態說,未來他甚至可以完全開放會員平臺,對一般性服務實行全部免費。
《人民日報》2011年11月14日發布了《中國會議藍皮書》顯示,中國會議經濟年產值近萬億,我們無法判定中國會議經濟構成中有多少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成分,但盧俊卿所創造的市場化企業家平臺對會議產業的價值貢獻顯然是扎扎實實、毋庸置疑的。可以預計,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高速成長,中國會議經濟也會水漲船高。盧俊卿搭建的平臺,也定會為盧俊卿帶來更加可觀的財富。
為什么說盧俊卿的平臺模式應該得到鼓勵?
前段時間對盧俊卿事件的爭議,既有對服務業的認識偏差,也有長期計劃經濟和幾千年封建統治遺留的“身份論”、“出身論”思想糟粕在作怪。事實看來,盧俊卿和他的世華會并不是簡單靠收取會費和游走于退休國家領導人之間,蠱惑企業家謀取錢財,不是人們以為的掮客、皮包公司,更不是騙子;他在為企業牽線搭橋的過程中,其為企業創造的增值收益要遠遠多于企業付出的會員服務費。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和國內經濟的日趨繁榮,會展業也隨之蓬勃發展。會展業現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被譽為21世紀的“無煙工業”。不可否認,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很多的資源平臺的實現是通過高端會議、出國考察等形式實現。據《紐約時報》的消息稱,達沃斯論壇的每個與會者至少需要支付71000美元,而這一費用才只是最低收費,如果想參加小型的更高級的工業專門會議,就必須繳納更高一級的137000美元會員資格費。但如果想升級至“行業伙伴”甚至“戰略伙伴”,還需要交納更多的費用,而且機票酒店用車等費用還需自理。聯合國可以收費,奧委會可以收費,達沃斯可以收費,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自己辦的民間協會收費就要被人詬病?難道我們中國人只有等別人建立了游戲規則,只有加入和聽從的份?
經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服務業已產生“洼地效應”,國際資本開始大量注入中國服務業,我們對于本土的服務業也應當大加鼓勵和引導。吳敬璉在不久前財新峰會的發言中指出的,在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后,制造業中的一個趨勢是在總成本中間加工制造的成本比重降低,而交易成本的比重不斷提高。發達國家在社會總成本中,交易成本的比重在一半以上,因為加工制造的成本降低、效率的提高靠分工,分工越來越細、分工的各個分支、各個主體之間的交易活動就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來越高。而服務業作為處理交易成本的行業,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特別是信息成本。盧俊卿所做的正是屬于這種生產性服務業范疇。
我國服務業發展起步比較晚,國務院在2007年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后,發展服務業開始受到重視。但由于發展比較晚,以及前述對服務業的錯誤理解,我國服務業總體上存在供給不足,結構不合理,服務水平低等問題。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比重小、服務領域被當作非生產性的活動,許多本可以產業化經營、商業化運作的服務領域,被當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會事業來辦。分析中國服務業發展落后的原因,既有認識方面的因素,也有政策方面的因素。長期以來,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將服務業當作不創造新價值的非產出部門、輔助性部門,夸大生產決定服務、服務從屬生產的作用,而忽略服務對生產的積極能動作用,過分強調服務業的非經濟職能,忽視其產業功能。在這種扭曲的思維模式導引下,服務業的產業發展政策自然難免有失偏頗。片面強調優先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將許多本來應該交由市場來配置資源的服務部門由國家專營、牢牢控制,官辦服務業,大而全小而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服務內部化,嚴重浪費資源。官辦服務業抑制了自由競爭,服務產品少、服務價格高、服務質量差,既阻礙了服務供給者改善服務的積極性,又制約了服務的有效消費需求。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要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戰略任務”,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并講話中提到:必須要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服務業。對于隸屬于生產性服務業的“平臺經濟”也屬于國家鼓勵發展并扶持的項目內容。
社會組織和公司本著自愿、公開、透明的原則為企業提供服務,只要不違反法律和道德,都應該得到尊重、支持和鼓勵。對基本情況都不清楚,僅憑只言片語就妄加評價,毀人聲譽,是不負責任的。別有用心者趁此落井下石,惡意煽動,制造混亂,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必將付出應有的代價。(錢衛清: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中國人民大學跨國商事法律研究所所長)